結構施工圖中170個常見的問題分析

9、 梁柱節點鋼筋過密,混凝土無法振搗密實(采用超流混凝土可解決部分問題,但此時又可能產生收縮裂縫)。此情況常發生在縱橫斜梁交錯,柱筋又在梁中彎錨,柱又有二排鋼筋,柱二排鋼筋又要求在梁中彎錨(如框支梁柱節點)時,此時柱二排筋還存在焊接或機械連接困難(因有彎鉤,無法采用直螺紋套筒用擰鋼筋的方法擰緊,只能采用正反絲套筒用擰套筒的方法擰緊,同時因其處在二排,只能通過一排鋼筋的間隙夾住二排鋼筋的正反絲套筒的方法擰緊,因一排鋼筋的間隙過小操作極其困難功效極低)的問題。

10、 鋼筋錨固的水平長度不夠,梁縱筋相對于柱、墻截面過粗,邊節點入柱、墻水平投影長度不夠,不能滿足≧0.4La的要求。一般來說25mm直徑的鋼筋需水平錨固長度350mm加上保護層即需400mm的柱、墻截面尺寸,從寬帶方向錨入時應注意柱、墻寬是否滿足要求。文章源自四五設計網-http://www.4968ejs.cn/4300.html

11、 梁端部采用鋼板抗剪時,鋼板伸入柱頭時將柱箍筋截斷(可采用在鋼板上開孔或開槽讓柱箍通過的方法解決,但鋼板損失截面不應超過30%);縱橫梁中均有鋼板但柱子又不是勁性鋼筋混凝土(如果柱子是勁性鋼筋混凝土,梁中鋼板可與柱中鋼板焊接形成鋼結構焊接梁柱接頭)時因伸入支座的鋼板受另一方向的鋼板阻斷,鋼板在柱頭中的錨固長度不夠(如果鋼板不高,可采用將其中一塊鋼板從中間一分為二夾住另一方向鋼板交叉伸至柱邊的方法解決)。文章源自四五設計網-http://www.4968ejs.cn/4300.html

12、 高差超過50mm的相鄰板支座負筋在圖紙上拉通,施工時又沒有解決好高差問題,不是造成負筋變底筋而造成板面根部開裂就是造成高差面露板面負筋。起因為:建模時小高差視同為同一結構層,故計算機出圖時采用拉通支座負筋的配筋方式,計算機出圖后結構設計者有未進行修改。正確處理方法是:板面負筋在梁支座處切斷,分別錨入梁內一個錨固長度(一般為30d,下彎不小于12d,梁面標高平較高標高板面)。文章源自四五設計網-http://www.4968ejs.cn/4300.html

13、 預應力梁端截面寬度過小,截面抗剪能力不夠,端部箍筋超筋,又未在梁端水平加腋以局部擴大截面。文章源自四五設計網-http://www.4968ejs.cn/4300.html

14、 預應力梁張拉端加厚板遺漏,無法滿足張拉端要求。文章源自四五設計網-http://www.4968ejs.cn/4300.html

15、 后張預應力梁非預應力筋配置不夠,預應力強度比,一級大于0.55, 二、三級大于0.75,不滿足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抗震設計要求。文章源自四五設計網-http://www.4968ejs.cn/4300.html

16、 預應力梁截面過小,梁端縱向受拉鋼筋按非預應力鋼筋抗拉強度設計值換算的配筋率大于2.5%,考慮受壓鋼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壓區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級大于0.25,、三級大于0.35,不滿足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抗震設計要求。文章源自四五設計網-http://www.4968ejs.cn/4300.html

17、 預應力梁端底部配筋過小,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頂面非預應力鋼筋配筋量的比值,一級小于1.0,二、三級小于0.8,底面非預應力鋼筋配筋量低于毛截面面積的0.2%,不滿足預應力混凝土結構抗震設計要求。文章源自四五設計網-http://www.4968ejs.cn/4300.html

18、 在抗震要求較嚴時采用無粘結預應力鋼筋受力,結構抗震性能較差。文章源自四五設計網-http://www.4968ejs.cn/4300.html

四、 結構布置文章源自四五設計網-http://www.4968ejs.cn/4300.html

1、 伸縮縫穿過建筑不允許設縫的位置。當采用牛腿支承可滑動支座梁做伸縮縫時,無隔振和抗滑脫措施(沒有使用隔振支座)不滿足抗震要求,選用簡支隔振支座(GJZ或GYZ普通型支座,不能自由滑動,應選用GJZF4或GYZF4聚四氟乙烯橡膠支座——F4型支座)不能自由滑動起不到伸縮目的,當為多向伸縮時選用單向支座GJZF4(GJZF4為公路橋梁矩形支座為單向支座,應選用GYZF4多向支座,GYZF4單向支座也不能選用)。

2、 后澆帶、伸縮溝設置問題(未注意后澆帶、伸縮溝對結構的分割作用,間距限值(含墻長),完全分割結構不應藕斷絲連,上下位置對齊,上下位置均適合(有時下適合上不適合),盡量垂直于梁、側壁,盡量設置于跨中,不穿過剪力墻、承臺,無銳角)(注意其設置的合理性即可發現)。

3、 分區域繪制的結構圖結合處相互矛盾、重復、遺漏(因分開設計,由不同設計者設計,不是銜接不上就是重復設計或誰都沒設計)(需拼圖發現)。

4、 結構不同標高分界不清或結構標高錯誤(因結構設計者對標高未弄清楚或COPY建筑分界線時未補畫因存在建筑隔墻等而未畫的建筑分界線或因建筑修改結構未改)(需套圖并進行高差研究來發現)。

5、 結構構件定位尺寸標注遺漏(因設計者標尺寸時漏標)(注意結構構件定位即可發現)。

6、 局部結構平面圖與結構平面圖矛盾。如平面形狀、梁尺寸、梁配筋對不上。在結構平面圖中標準層結構都是一樣的,其實在局部建筑平面有變化的樓層結構平面應是不一樣的,如果統一都按一個標準層來進行結構設計然后再補畫局部結構平面圖難免會發生矛盾,而且因結構平面其實的不一樣,結構的內力和配筋也會不一樣,如果建模時不加以考慮結構安全都難以保證。為減少圖紙量,局部結構平面需另圖時,應在需另圖部分加云線并引出標注“××層詳××圖、××層~××層詳××圖…”,注意:引出另圖的在剖切線內的重復相同結構部分不應進行任何標注,以免與基本結構平面矛盾;如果為夾層,可引出在旁邊畫出并注明標高,如果畫不下也可引至另一張圖并注明標高。特別是當局部結構平面、夾層結構畫在另一張圖上時,如果不引出標注,當施工方未注意另圖而按本圖施工時將造成返工。

7、 當局部采用十字梁和井字梁結構時,梁跨及支座不明。(因在此情況下,梁梁相交處不一定是其中某一梁的支座。只能從梁平法配筋圖中猜測,如果有支座負筋的集中標注則認為是支座。如果支座處恰好無集中標注,則只能從受力體系去推測。但施工單位無此水平,造成混亂。)。

繼續閱讀
我的微信
微信掃一掃
weinxin
我的微信
惠生活福利社
微信掃一掃
weinxin
我的公眾號
 
  • 本文由 四五設計網小助手 發表于 2022年4月22日11:59:29
  • 轉載請務必保留本文鏈接:http://www.4968ejs.cn/4300.html

發表評論

匿名網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拖動滑塊以完成驗證